昆蘭洞穴 (歷史、景點、艾賽尼人與死海古卷介紹) Qumran Cave

昆蘭洞穴 (Qumran Caves),是基督教旅行團必到的景點!這裏是牧羊人發現西元前200年的死海古卷的地方。來到這裡又覺得自己走回大眾路線,前幾天幾乎都沒碰過觀光團!這裡也是我個人的必去景點,不過坦白說,像是許多以色列的歷史古蹟景點一樣,它的歷史意義大於現場在視覺上的收穫。


昆蘭洞穴 Qumran Cave

性質:歷史

開放時間:08:00-17:00 (週五08:00-16:00) 冬天早1小時關

費用:₪29 (小孩₪15)

建議預留時間:1小時

推薦指數:✨✨✨✨

其他:如果有興趣健行的話可以走3小時(來回)的步道去其中一個洞穴看看。

有興趣健行的話可以走3小時(來回)的步道去其中一個洞穴看看。

 

昆蘭國家公園在山坡上,搭公車車次不多但還不算不方便(絕對沒有自駕方便),如果沒有以色列公園通行證,或對聖經、考古沒什麼興趣,那為了這30分鐘內就可以看完的景點花₪29,會覺得很貴。(所以一定要買公園通行證,買了就賺到!)

 

Frankkuo (2018.07經驗) 附設餐廳還不錯,兩肉主菜三澱粉配菜+整盤沙拉+湯,62NIS(台幣400左右),吃得超級撐。

 

【聖經中的昆蘭】

昆蘭沒有在聖經出現過,但是它可能在聖經時代就存在了。以下是兩個可能(兩者不衝突):

昆蘭社區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7-8世紀的鐵器時期,這裏有一口井就是從那個時期留下來的。這時期就是聖經中南北國分裂時期,當時「 烏西雅…又在曠野與高原和平原,建築望樓,挖了許多井,因他的牲畜甚多(代下26:9-10)」這裏也有那時期留下的樓,又因昆蘭有絕佳的地理位置,這裏可能就是烏西雅時期的望樓(tower)

這是望樓的背面,我沒有拍到正面…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聖經中猶大的產業「在曠野有伯亞拉巴、密丁、西迦迦、匿珊、鹽城、隱基底,共六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書15:61-62)」昆蘭也許是西迦迦(Secacah)或鹽城。

 

【耶穌時代的昆蘭】

這群艾賽尼人可能是西元前二世紀,在希臘塞琉古王朝與羅馬統治之間短暫的馬加比王朝時期(即哈斯摩尼時期)搬過來的。當時的統治者可能是約翰許爾堪(John Hyrcanus)或是亞歷山大“占紐爾”(Alexander Yennai/Alexander Jannaeus)。 因為西元前31年發生的大地震,他們離開此地。

二十五年後,到了大希律(就是逼迫耶穌出生的那位)的兒子亞基老(Archelaus)時期,他們又回來重建昆蘭。在西元68年,猶太人起義,羅馬人鎮壓整個猶太省包括昆蘭。這裏發現西元68年的錢幣,但沒有之後的。代表昆蘭應該也是在西元70年後被羅馬人鎮壓後殲滅了。

最後記載在昆蘭住過的人是在起義的Bar Kochba時期,在西元132-135年這裏曾短暫的作為羅馬駐軍地點。

 

【關於艾賽尼人】

我們如其他景點一樣用以色列公園套票向管理員換門票時,那時管理員就問我要不要看電影,我也不知道他指得是什麼我就說 “Sure!” 那簡體中文可以嗎?我說好,心想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然後我們就到旁邊坐著等 “電影”播放。 過了3分鐘吧?

上一場電影好像散場了,管理員就大喊 “Korea! China!” 我們就與一群韓國觀光團(全團大概30人,只有兩位男性!!)入場,全是沒靠背的板凳,不過冷氣很涼。

我爸媽覺得是睡覺的好時機,沒想到,居然是韓文配音帶中文字幕的導覽影片!雖然他的中文字幕翻得還是卡卡的,我倒是挺感動以色列觀光局這麼有心。

就是這個導覽影片!這影片做得很用心 🙂  (不是我做的)

 

影片主要介紹了在西元前二世紀到西元一世紀時的艾賽尼人,他們群離居所、跑到這樣的地方來過分別為聖的敬虔生活。其中提到他們加入這個團體時就要上繳所有的錢、財產不分你我,並且要一起生活2年後才能成為正式成員。感覺就很像以色列的奇不茲,他們不稱自己為艾賽尼人,而是Yahad,意思是合一。

 

昆蘭遺跡

昆蘭遺跡小小的居然就有十個的浸禮池(mikveh)。浸禮池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用來洗澡,而是讓猶太人可以符合傳統、達到宗教上的潔淨。考古人員認為最合理的推測是曾經有個社群住在這裏,而最可能是艾賽尼派的猶太人(Essenes),因為只有抄寫聖經的他們會常常需要達到宗教上的潔淨。而且他們每天要洗2次澡。

 

 

浸禮池的要求很多,例如必須和地面有直接接觸、牆壁必須上石膏、至少有1立方米的水並且至少1.2米深、水必須是自然流入而且是活動的。

 

浸禮池樓梯會有中間分隔的線,用來一下一上,因為浸禮後就潔淨了,不能走浸禮前不潔淨的路。

相關閱讀:浸禮是施洗約翰發明的嗎?

 

昆蘭這邊顯然以前有更大量的水,足夠讓整個社群冬天存水、夏天用。這裏有很多蓄水池,因為水不只要用來潔淨,還要用來澆灌農作物。

 

這個大的水池可能是西元前7-8世紀,從烏西雅時期就存在的。

 

其他的水池都是羅馬時期的。

 

再由水道引到浸禮池去

 

他們的隱居生活內容主要就是抄寫經文和其他文學作品,可能也有自己創作。抄寫室(Scriptorium)是本來兩層樓的廢墟,就在望樓旁,在這裡發現陶瓷和鐵的墨水池、還有幾百個陶燈碎片和蘆葦筆(因此才被認為是抄寫室)。根據他們的《社群守則》,他們每三晚要一起讀經禱告,不錯吧?

 

 

另外的特色是,他們每晚一起吃保持完全肅靜的晚餐。根據約瑟夫1世紀的《猶太戰記》他們潔淨身體之後,進入食堂好像進入聖殿一般。他們安靜地坐下,廚師只會上一道菜,飯前飯後都要謝飯禱告和讚美神,如果是肉的話需要由祭司謝飯。根據挖到的《社群守則》他們要一起吃飯、一起禱告。

 

 

真的碗在以色列博物館

 

廚房

 

 

其他的設施

燒陶窯(kiln)做餐具還有裝古卷的陶罐

 

工作區發現10萬個椰棗核和加工的設施,代表他們收入來源可能是賣椰棗蜜

 

 

椰棗長這樣 (馬撒大停車場拍的)

 

這應該是財庫吧?

 

 

1世紀史學家約瑟夫在他的著作《猶太戰記》形容他們為「猶太人中三大宗派之一」他們視所有享樂為邪惡的,並且重視自制。這個教派特別彼此相愛且共享財富,他們不結婚(也不禁止),主要是透過挑選別人家的小孩來加入他們的社群來延續這個信仰。他們這樣類似修士的生活,被視為修道院的起源。

在昆蘭找到的死海古卷裡除了希伯來文聖經,也有聖經注釋、次經和偽經與非聖經的猶太文獻,例如《社群守則》、《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大戰》、《感恩詩卷》、《哈巴谷書註釋》、《創世記外傳》、《禧年書》、《西拉之子的智慧》、多比傳》、《猶滴傳》、《馬加比壹書》 …另外還有發現猶太古物,讓我們認識當時文化。

例如洞穴裡發現了女士的手提包(裡面還有婚姻合約,上面寫日期和姓名,內容跟現在猶太人的婚姻合約一樣),代表可能有其他教派的猶太人居住,或是部分艾賽尼成員還是有家庭。

例如猶太人禱告時戴在額上、繫在手上的護經匣(tefillin)也被發掘出來,有21個,大小和現在看到的明顯小巧非常多。

另外還有猶太人放在門上的門框經文盒(mezuzah),發現了7個,這樣便證明戴護經匣和門框經文盒的傳統至少有2000年了!還有洞穴發現未染色的純亞麻織品,宗教潔淨法禁止把兩種料的布混在一起,代表他們守律法,未染色則推測是他們刻意表明我們不要像羅馬人或希臘人一樣。

從左到右,梳子、棕梠籃子碎片、護經匣的碎片(離我們最近的那塊皮)、量杯、鞋子
梳子

 

昆蘭洞穴在【近代歷史】中的重大意義

這是4號洞,不是貝都因人第一個發現的洞,但是最容易觀賞

 

昆蘭洞穴最重要的是在1947年貝都因年輕牧羊人不小心找到的死海古卷,當時古卷藏在陶罐裡,而曠野乾燥氣候也易於保存物品。大家以為古卷真品保存在以色列博物館的死海館(Book of the Shrine)中央,可是那也是複製品。

事實上真品在正下方的地窖,並不對外開放,除非你是怪盜基德或是有超級特殊關係(像是死海古卷研究員郭尼希就托籃球運動員的福,下去過一次),想看的話還是上網看。http://dss.collections.imj.org.il

 

據說當時古卷是晾在他們的帳篷裡,本來可能當柴火燒了,可是他們當中有一個想說試試看能不能賣到錢,於是這些古卷用5英鎊賣出。之後幾年考古人員、貝都因都前來搜查洞穴、尋找古卷,直到1956年,死海古卷在11個昆蘭洞穴裡找到,一共發現900多份手抄本!(雖說是份,很多都是不完整的碎片啦!)

 

死海古卷都有哪些?

其中整本舊約聖經的書卷,除了以斯帖記以外,其他書卷都有(有些完整、有些不完整)。古卷年代介於西元年250年至西元70年,屬於第二聖殿時期末期與新約時代。可以大致將年代分為三個部分:

  • 最古老的是西元前150-200年
  • 再來是西元前150-30年的哈斯摩尼時代
  • 以及西元前30年到西元70年的希律時代。

大部份的古卷是用希伯來文書寫,少部分是亞蘭文以及更少量的希臘文。第四號洞穴裡發現最多聖經書卷,最完整的是以賽亞書,因此也就最有名。(點這裡線上看以賽亞古卷)

 

為什麼挖到死海古卷那麼重要?

在發現死海古卷之前,最古老的希伯來文手抄本是1000 A.D留下的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換句換說,死海古卷整整老了別人1200 年!重點是,這兩份手抄本相隔這麼多年,之中的差異卻是可忽略的。這可以顯示出我們的聖經多麽真實!

(註:最古老且最完整的聖經手抄本是四世紀的“希臘文”聖經—七十士譯本 (Septuagint),所以就原文來說,希伯來文的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是最古老的聖經抄本!)

以色列博物館展示的經文卷

 

是誰這麼有心,把古卷藏在這些洞穴內?

其實有考古人員曾經懷疑這不是艾賽尼人的社群、也懷疑這些古卷不是在這裡寫的,但是經過科學考證後,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古卷所用的墨水和死海特有的化學成分(氯和溴)是一致的。再來裝古卷的陶罐也被證明是從昆蘭這邊的土來的,每個地方的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不過考古學家認為參與藏匿古卷的不只艾賽尼人。洞穴11號所挖出的33部古卷講的是有關聖殿的問題,跟艾賽尼社會無關,比較可能是屬於奮銳派的。所以可能是不同時期有不同教派的人都找個山洞藏珍貴的古卷。很有可能是從西元66年的猶太起義事件開始,羅馬政權派更多大兵來殘殺反抗的猶太民族,當時猶太人就陸續找地方保存古卷。西元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人摧毀。也許就是在那之前,猶太人從舊城走排水道逃跑時也把聖經運出去。

耶路撒冷離昆蘭36公里,普通人走8小時可以到,半夜逃命的人可能更快。

 

我覺得最感人的是,猶太人付代價用命去保護神的話。若不是猶太人這樣重視神的話,聖經可以早就不存在了。是的,即便他們四散到世界各地,但是哪個民族像他們這麼重視神的話?

神親口向亞伯拉罕說

「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3)」

這是事實,聖經的作者幾乎全是猶太人,故事的主角也是猶太人,聖經也是由猶太人保存下來,甚至耶穌本身就是亞伯拉罕、大衛的後代,從聖經角度,我們因猶太人受了很大的恩惠。從世界角度,猶太人發明了雷射(愛因斯坦、西奧多·梅曼)、心臟節律調節器(Paul Zoll)、不鏽鋼(漢斯·戈爾德施密特)、質能等價E = mc² (愛因斯坦)、霍亂與腺鼠疫疫苗(Waldemar Haffkine)、小兒麻痺症疫苗(喬納斯·索爾克)和現代的Google(賴利·佩吉、謝爾蓋·布林),這些都是明顯世界因猶太人得福的例子,不是嗎?

 

資料來源:

National Geography

http://www.biblewalks.com/Sites/Qumran.html

http://www.equiptoserve.org/etspedia/新約背景-新約正典及文獻

https://www.oneforisrael.org/bible-based-teaching-from-israel/importance-dead-sea-scrolls-study-bibl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