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以巴衝突問題對妳還重要嗎?

朋友的小孩說要去寫暑假作業,結果他跑到電腦前,原來現在的暑假作業是要練習上網找資料啊!想當年,一切都還是剪貼簿呢!網路開啟了資訊爆炸的時代,這個網站不喜歡,大不了換一個網站,我們「年輕」的世代面臨的挑戰變成是如何將Google給我們的上百萬搜尋結果,有耐性地做消化、思考、沈澱,再轉化成自己的意見。我很好奇,如果今天老師給的主題是「以巴衝突」,那他會怎麼寫?

 

年輕人,妳為什麼而奮鬥?

我們這個世代自詡「Wokeness」(就是對社會正義非常敏感),但在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資訊雖然多,認真付代價去鑽研一個主題的人還是少。有人做過有趣的社會實驗,用一個看似權威的網站發了一篇標題聳動的假新聞,其實裡面根本沒內文,可是卻獲得了多人按讚和轉發。我們現代人雖然上網時間長,但並不是用在細心閱讀,而是在刷屏找動態,不看內文就急於轉發的「標題黨」人還是比較多。

看似無遠弗屆的網路,我們的世界卻變得更小了,我們會轉發,但擁有自己的意見卻很困難,除了整理思路要花時間稍嫌麻煩,也有同儕壓力的關係。這應該不能算是對正義敏感的世代。

在忙碌而孤單的大學時期,我有一個很要好的ABC朋友,她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我,有許多的共同之處,所以我們很聊得來,感情也像姐妹。她很喜歡談論國際政治,一講起話來整個人都在發光。但私底下的她其實對自己沒有自信且需要證實自己的存在感。

以亞裔的身份,她成立了為巴勒斯坦人民正義發聲的社團。「妳一個華裔去支持巴勒斯坦做什麼?」我問過她。她並沒有給我任何數據,也沒有跟我講人權那一套論點,也沒有什麼「不得不去做」的理由,但因為是朋友,她很誠實地告訴我:

「我就是要氣我媽」

現在看來,好像只是需要一個高尚的話題,來襯托出自己。

 

以巴衝突不只是「話題」

我的朋友刻意去選擇非主流,除了氣她媽以外,也因為這樣讓她得到一個不同的標籤,她要在金字塔高層與菁英份子競爭,非常清楚要如何增加自己的「Portfolio」,後來她得到了哈佛法學博士學位,面試時她的夢想是成為人權律師,我猜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說吧?

可是如果真的要為公義發聲,世界上不平等的事情很多,包含非洲女童要受割禮、非洲基督徒被恐怖份子謀殺和強姦、南印度印度教徒刻意去性侵基督徒女性、庫德族被ISIS攻擊且到現在不能建國、到處都有被走私的人口、到西非的難民被丟進撒哈拉沙漠…  這些人都需要幫助,只是說這些話題不像中東問題那樣,沒辦法在履歷上加分。

我並不意外,她後來並沒有進入政治圈,而是穩妥地成為某企業的顧問律師。過了五年、十年,畢業了、忙工作了,以巴衝突不再出現在朋友圈或塗鴉牆上,僅是過去訓練口才的辯論比賽題目。只是即便當時的辯論有多完美,現在又怎麼樣了呢?

當初要帶來改變的熱忱呢?每次當我看國外新聞、台灣新聞、看見支持巴勒斯坦的網友言論時,其實我都看見我這個朋友的影子。當美國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UCLA一群學生到支持以色列的社團活動砸場,在影片41分鐘時出現,並扯下以色列國旗。(這件事情警方會做追究)

 

以色列國會通過國家民族法,史丹佛學生在臉書上說要跟支持錫安主義者打架,說以色列的民主是個屁等等。

 

調查,美國年輕人有三分之二不知道「奧斯維辛」,但只知道名詞,卻不理解歷史事件對民族的傷害也不夠,經典的例子是台灣某高中生扮演納粹。

 

大家很懂又好像不懂,可是這是關乎以色列國存亡的事,我們討論或不討論,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戰爭,都還是在繼續呀!猶太人坐在家裡,很可能根本不認識的阿拉伯人就會拿刀來殺人。面對虎視眈眈的阿拉伯鄰國,一年365天,每一天以色列都可能亡國,隨時隨刻以色列都在面對這種壓力。

我們坐在電腦前吹著冷氣,我們到底是誰,可以來決定世界對猶太人的同情到了極限呢?

 

不做標題黨,自己找答案

關心政治是好的,但是要細水長流,不要急於做「標題黨」。

猶太人的歷史並不是從以色列建國才開始,這個民族的傷痛也不是從70幾年前的納粹時期才開始。西元70年,從第二聖殿被毀開始,將近2000年猶太人不斷遭到反猶事件攻擊,因為他們的信仰,多少人就這樣被誣告、被驅離、被打死、被燒死。以色列和稱自己為巴勒斯坦人的阿拉伯人的戰爭,就是兩個民族之間有的戰爭,最根本還是因為兩個宗教之間的戰爭(尤其其中一方又教導要更加投入「聖戰」和殺異教徒)。

巴勒斯坦人怎麼辦?如果這個議題讓你的心很著急,那要自己去尋找答案,靠辯論是找不到答案的。這個戰爭是超越課本、超乎社會邏輯和價值觀。只看文字,也不可能感受到有血有肉的痛。只看現況,是找不到問題的根。

除了網路消息之外,還有哪些渠道讓你能有第一手資料去認識以巴衝突,感受雙方的心聲?你是否心平氣和的看待以巴衝突之外的以色列?以色列還做過哪些事?在非洲、在敘利亞、在南美、在各國,以色列在得到你我的認同之前,就已經多年在默默的付出汗水和金錢做許多人道救援工作。

我在學生時期有相當「開放」的政治立場,當別人在譴責以色列軍方的暴力行為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想有立場,當同學在報告以色列今日的國土面積跟當初聯合國同意的差了多少時,我也不想有立場,反正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和政治立場,不需要花我的時間去講贏誰。但是一直逃避被貼政治標籤的我,選擇了在旅遊攻略的網站上談論政治…. 因為我在以色列和歐洲找到了是否要為反猶主義平反的答案,這件事情五年、十年後看來,還是很重要。

其實對於我朋友,我最在乎的只有一件事,反對以色列讓妳覺得快樂嗎?這件事10年後,支持巴勒斯坦對妳還會重要嗎?甚至,妳會願意花一輩子的力氣為這理念而戰嗎?

我有我的答案。

Leave a Reply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