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辛德勒名單電影拍攝點:卡齊米日與六間猶太會堂的故事(Kazimierz)

二戰前,這裡有6.5萬名猶太人。
或許你認得這裡,因為克拉科夫的卡齊米日就是「辛德勒名單」電影拍攝的地方。
一般來說,講到猶太人會先刻板印象的想到戴黑帽穿黑衣的哈西迪猶太教派猶太人,但猶太人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形態都不一樣,無法定義誰才是猶太人。波蘭猶太人,並不是只能二選一或是一顆心切兩半,而是同時兩個系統並存,既是猶太人、也是波蘭人。二戰期間,本來是鄰居和朋友的波蘭人,出賣了波蘭猶太人,現在的克拉科夫,從本來的6.5萬猶太人,變成只有正統派猶太人138人,以及或許有800人的改革派猶太人…

一般人想到波蘭的猶太人,特別是奧斯維辛旁邊的克拉科夫猶太人(Krakow Jews)時,都是從1939年納粹入侵波蘭開始。但事實上,猶太人從14世紀起就住在卡齊米日(Kazimierz),當時還沒被納入克拉科夫。

或許你會覺得這地方的街景很眼熟,沒錯!這裡就是史蒂芬史匹柏在《辛德勒名單》電影之中,取景做猶太隔離區的真實場景。

 

 

卡齊米日(Kazimierz),是個獨立的猶太區,在克拉科夫城市之外。

當時猶太人不被允許住在城內,所以卡齊米日最起初只是4-5個家庭組成的社區。

當時猶太人的職業包含醫生,因為猶太人不跟其他族群通婚,所以反而讓國王放心,沒有什麼未還清的血債。

相較於波蘭人是這一百年才開始有更普及的識字率,教育對猶太人非常重要,並且鑽研妥拉,所以也是很好的律師。他們也是銀行家,因為金融業對天主教徒太醜陋了,總要有人來做借貸生意。

而不管是什麼職業,因為猶太人注重傳承,這樣的文化也使他們更加容易成功。

 

為什麼東歐會有這麼多猶太人?

歷史上曾經有「十字軍東征」,一個熱血沸騰的呼召,要以從異教徒手中收回聖地的宗教戰爭。但這些十字軍也認為,若異教徒就在我們身邊,為何還要跑到聖地才殺呢?所以從西歐發起的十字軍東征,西歐當地許多猶太人就因此被殺害,且讓猶太人搬遷到相對基督教(羅馬天主教)氣氛沒那麼嚴重的東歐。

 

15世紀,卡齊米日蓋了一間會堂,現在稱為古老會堂」(Old Synagogue)。納粹時期大多猶太人的建築幾乎都被褻瀆,這間會堂被作為軍火藥庫,後來被改做成公廁… 之後就再也沒有做成會堂。

對於猶太人來說,會堂不是個特定建築物,而是有人在裡面聚會和有妥拉才能算是個會堂,所以嚴格上來說,它只是算是間曾經是會堂的博物館。而這個「猶太區」(Jewish quarter),嚴格上也只能算是「過去的猶太區」(Former Jewish quarter)。

 

通常一條街上,只能有一座猶太會堂,但怎麼沒走幾步路,在古老會堂前的大道上,居然又出現一間「萊姆猶太會堂」(Remu Synagogue)?這是因為私人會堂不受到這些限制!

 

萊姆會堂,是一個有錢商人,在16世紀蓋給自己兒子摩西·以瑟利斯(Moses Isserles),在希伯來文的縮寫為萊姆(Remu),後來成了波蘭非常出色和有影響力的拉比,在猶太條例和卡巴拉神秘學上非常有智慧,他也撰寫了西元1563年由Joseph Caro寫的Shulcahn Aruch精簡版的塔木德。

在摩西·以瑟利斯的墓上寫著:

「從摩西到摩西,沒有人像摩西」(From Moses to Mose there was none like Moses)

第一個摩西指的是另一個寫精簡版塔木德的拉比邁蒙尼德(Maimonides/Rambam),而第二個指的是他。

在他死後,納粹德軍的士兵都不敢摧毀他的墓,且直到今天許多人仍在他的忌日時來到他的墓。

 

 

他很有遠見的要猶太人感激波蘭給猶太人安身立命的地方。之後130年,波蘭人口從2萬名猶太人,增加成15萬!

當時整個希臘的猶太人也不過2.5萬。卡齊米日在全盛時期有130間會堂和1000-2000間讀妥拉的學校。

再走一走,就走到城外了,這裡有間「高猶太會堂」(High Synagogue/Synagoga Wysoka),會有這個名字是因為會堂在二樓,而建築物的一樓被用來做店舖。

 

在旁邊有過去的城門,出城了就是天主教徒住的區域。因為天主教世界有「公會」文化 (Guild),很容易壟斷市場、抬高價格,而猶太人很早就開始實行自由貿易的概念,所以天主教徒也會被又好又有價格競爭力的商品吸引,跑來卡齊米日向猶太人買東西。

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對猶太人來說可是和平的天堂。雖然偶有屠殺事件,但不頻繁且也不是因為宗教或反猶原因,多半是人見財生歹念才進行迫害。

 

 

出了城外,又有一間「以撒會堂」(Izaak Synagogue),是建於17世紀的私人會堂。傳說是這樣的,這個會堂是一個卡齊米日的窮人蓋的。他為什麼會有錢呢?是因為他做了一個夢,夢到布拉格河邊有個地方埋了金子。

他真的跑去挖挖看,結果被士兵抓起來,於是他解釋為什麼會在這裡挖土… 結果士兵嘲笑他,說:「那真有趣,昨天我才夢到一個卡齊米日來的猶太人,但他是整個卡齊米日最有錢的人。」士兵放了他走,他立馬回到卡齊米日,在自己地院子挖土,然後真的挖到金子,蓋了這座會堂。

 

喔不過那都是傳說,蓋會堂的這個人其實就是國王的銀行家!因為有特殊關係和人脈,所以他不但在城外蓋了會堂,而且還違反了宗教建築不能高過一般建築的規定,蓋了這麼高的會堂!所以這故事告訴我們…. 有關係就沒關係!

 

 

會堂的內部非常簡潔,就跟新教和天主教有差異一樣,猶太教之間也有差異。

 

1648年烏克蘭哥薩克人(Cossacks)不滿波蘭貴族的統治,因而發動起義。

但貴族卻被保護得好好的,真正遭殃的反而是幫貴族收稅的人,也就是猶太人。

在這場起義中,10萬猶太人被攻擊!震驚了當時的猶太人,感覺像是世界末日!

於是,18世紀在東歐這裡興起了極端正統派的哈西迪猶太教派(Hasidic Judaism),類似基督教的靈恩運動,這些人更重視信仰,也更刻意的與世俗分別為聖。

常在以色列看到的戴黑帽穿黑衣的猶太人,就是哈西迪猶太教派的人!(延伸閱讀:極端正統派猶太人與其他猶太人的衝突)

這間會堂由Chabad經營,一個哈西迪猶太教派下的分支,更多強調不分教派或生活方式來照顧每個猶太人,世界各國包含台灣都有Chabad的存在!

 

 

這條街稱作 Kupa街,走下去有間叫做「Kupa」的猶太會堂,這次不是私人會堂,而是一般大眾的會堂。 Kupa的意思是捐款箱,但在波蘭文的意思是糞。大多居民到現在也沒想明白為什麼這條街要稱作糞街吧!

 

在18世紀的東歐,除了有哈西迪猶太教派的興起,也有從柏林開始了改革派猶太教(Progressive Judaism),他們相信家裡要有妥拉的教導,在心裡也要持守猶太身份,但是出了房子到街上,就要融入當地社會。

這個「殿會堂」(Temple Synagogue)就是屬於改革派的教堂,所以外面看起來並不像會堂,但是裡面據說非常有阿拉伯的風格,然後聚會是以波蘭文而非希伯來文,並且女性可以當拉比、也可以有女生的成年禮。

 

人家說兩個猶太人需要三個會堂,因為他們各需要自己的會堂,然後還要一個會堂是他們可以見面的。

一個小小的卡齊米日,就分大眾會堂和私人會堂,會堂又分哈西迪猶太教派和改革派猶太教派。

一般來說,講到猶太人會先刻板印象的想到戴黑帽穿黑衣的哈西迪猶太教派猶太人,但猶太人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形態都不一樣,無法定義誰才是猶太人。

以波蘭卡齊米日來說,至少在二戰之前有兩成的猶太人是已經成為波蘭人,他們並不是只能二選一或是一顆心切兩半,而是同時兩個系統並存,既是猶太人、也是波蘭人。

二戰期間,本來是鄰居和朋友的波蘭人,出賣了波蘭猶太人。對他們來說,德國是侵略者,非常可惡,但是波蘭人是背叛者,所以可惡加三級。二戰結束後,波蘭內部又繼續有反猶事件,包含1968年逼走最後一批1.3萬名猶太菁英份子,帶著$5和一本護照離開波蘭。

現在的克拉科夫,正統派猶太人口只有138人,而改革派猶太人或許有800人,這並不是很多的數字,特別是在二戰前這裡有6.5萬名猶太人。

但少歸少,卡齊米日的猶太社群似乎漸漸在復甦。威爾斯親王查理斯贊助了「猶太社區中心」(JCC)的建立,這裡有了猶太幼稚園。

 

然後從1990年,有個波蘭人為了紀念這裡的猶太歷史,辦了第一屆的猶太文化節,從他自己的親朋好友開始參加起,辦到去年有6萬人參加。今年是第29屆了!活動連結:https://www.jewishfestival.pl/en/

 

 

或許,猶太人在卡齊米日的故事是個未完篇,不是只到大屠殺為止,而是可以繼續寫下去!

 

卡齊米日散步路線地圖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