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猶太博物館 (Jewish Museum of Rome) 位於隔離區內的猶太大會堂底下,這裡是羅馬唯一的猶太博物館,門票11歐,包含博物館參觀、語音導覽以及大會堂內部的參觀。展區內容除了歷史的介紹,也有展示猶太節日、安息日、割禮、婚禮等文物。羅馬的猶太人非常特別,一方面羅馬軍團從耶路撒冷擄來的猶太奴隸就是帶到羅馬,另一方面可以說羅馬猶太人比羅馬的義大利人還要更羅馬!
如果有機會來羅馬,或許可以來挖寶!
因為這裡曾經有過恐怖攻擊,所以四處都有檢查哨,進到大會堂外面入口之前就有安檢。
博物館的入口就在大會堂的下方,門票11歐,包含博物館參觀、語音導覽以及一樓大會堂內部的參觀(導覽時間以現場公佈為準)。
其實入口也是出口,禮品部兼服務台,我在這裡拿語音導覽機,還順便訂了下午1點的隔離區導覽,長度約1小時,費用為一人8歐。禮品店有些不錯的小東西唷!
展區動線有點怪,告示和語音導覽似乎也是沒有做好同步,為什麼一進門的展區是看刺繡的布?雖然我覺得應該先談論歷史,但我想羅馬猶太人希望我們看見他們多年保存來的文物,也是一種驕傲吧!歐洲的猶太博物館常展示各種又華麗又精緻的幔子,羅馬的猶太博物館也不例外,這些大致是17-18世紀羅馬五教派會堂留下來的妥拉經文布套以及簾子等物件,在隔離區的猶太人其實不富裕,但卻把最好的奉獻出來,這些精緻的刺繡都是出於婦女的手。
這幔子(Parokhet / Torah Ark Curtain)是用來遮蓋會堂內的妥拉櫃,讓人無法一眼看見妥拉櫃的內部,同時也將妥拉櫃與會眾的座位做個區分,好比至聖所與聖所之間的幔子。(見:幔子)
這是中世紀的歐洲猶太人才開始有的傳統,特別是從阿什肯納茲猶太人與義大利猶太人開始。
下面這是保護聖經妥拉經文卷的布套子,聖經的話語很重要,所以猶太人像保護孩子一樣,保護聖經的話。
這個特別華麗!內容應該是耶路撒冷的聖殿,因為看見了外院的洗滌盆、燔祭壇,聖所的金燈台、陳設餅的桌子和金香爐,以及至聖所裡的約櫃。我想這是當時的羅馬猶太人,對耶路撒冷的想像吧!
羅馬的猶太人從哪裡來的?
第一波與第二波移民
羅馬的猶太人最早的紀錄是西元前161年,當時已經有猶太人因為經濟關係從耶路撒冷過來做生意。馬加比書記載Eupoiemus和Jason被派來找羅馬參議院。再來龐培將軍在西元前63-61年也帶了不少猶太俘虜到羅馬。保羅本身也是羅馬公民,去過羅馬,新約聖經中也有寫給羅馬猶太人的書信。
西元70年第二聖殿被提多將軍毀壞後,羅馬軍團又抓來更多的猶太奴隸和耶路撒冷的財寶到羅馬,原先已經住在羅馬的猶太人看見聖殿被毀,自己的手足還在當羅馬人的奴隸,於是花錢將他們贖了。西元二世紀時,羅馬有至少12間猶太會堂。
經常提到的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也是羅馬的猶太俘虜。拉比文獻 Ester Rabba也提到「世界上九分的財富都在羅馬」,所以可以從這麼多文獻中知道猶太人在羅馬的歷史起碼有2200年,比義大利人還要更羅馬。
他們既非賽法迪派猶太人、也不是阿什肯納茲派猶太人,而是更古老,直接從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
這裡有展出在羅馬挖掘到的硬幣,是在耶路撒冷鑄造的,年代是西元一世紀。
第三波移民
教堂講台為了要有十字軍的參軍者以及經費,開始對猶太人有迫害。第一次大屠殺是1096年在萊茵蘭(Rhineland)。1215年教宗國就想要隔離猶太人,不想要猶太人污染到基督徒。在中世紀時猶太人很容易被驅離,主要原因是因為基督徒不能借貸,猶太人又受到職業選擇限制,所以許多人的印象就是猶太人在放高利貸,但歷史上猶太人被驅離是因為借錢的基督徒不想還錢,就捏造指控,把猶太人燒死或趕走。猶太人分別在1290年從英國以及1306年從法國被驅離,因為被怪罪成黑死病的罪魁禍首。
義大利的猶太人遭受到方濟會的迫害(Friars Minor),1475年Trento的猶太人因為血的控告,被驅離。但其實義大利居民並沒有什麼反猶心態,可能本身是浪漫民族吧!1492年西班牙發生宗教裁判所,那些逃過來的猶太人,有些去了北非、伊斯坦堡,有些在羅馬找到了安身之處,這是第三波移民。
但因為新教改革,天主教為了保護教徒不受到異教徒影響,所以有一串的措施(Counter-Reformation),義大利猶太人被關進了隔離區,不能置產、不能公平的賺錢。1516年威尼斯有了世界上第一個隔離區,接著1555年在羅馬和Ancona也有了隔離區,1571年在佛羅倫斯和Siena也有隔離區。教宗國(Papal States)的猶太人如果不住在隔離區,也被趕到迷你城市國,例如Piedmont、Mantua、Ferrara。但同時Livorna宣告自己是自由港、歡迎猶太人、也歡迎各國猶太人。
這是羅馬最容易淹水的地區,要離開隔離區很簡單,只要放棄做猶太人就可以了!
但根據管理員說法,政策是如此,民間還是有友誼。1728年又頒布了禁止猶太人在住棚節或其他節日接待基督徒的禁令。另外還有一些通知書要某某人到受洗前的信仰改造營(catechumens)報到,通常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已經被改教了,母親為了能夠不和孩子分開,只好也改教,離開隔離區。
1584年,額我略十二世教宗(Pope Gregory XII)規定猶太人每週六必須去教堂聽道明會的祭司講道,一直到1848年庇護九世(Pope Piux IX)才廢除此規定。隔離區則是在教皇制度結束後的1870年拆毀,羅馬猶太人首次有了平等的公民權。
第四波移民
最後一波來到移民是1948-1967年之間,因為以色列的建國以及後來的六日戰爭,利比亞政府驅離猶太人,至今沒有賠償過財產損失。這些猶太人成為羅馬猶太社群的一部分。
有趣的猶太文物
除了歷史之外,這間博物館另一個部分介紹的是猶太文化,包含展示了各式節日、安息日、割禮、婚禮等文物。
有些文物相當精緻,例如左邊的七燈台藝術品,以及右邊的椅子內有七燈台(金燈台)
之前參觀過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威尼斯、倫敦、維也納的猶太博物館,也可以參考一下。多參觀就一定多有收穫。這之後會開小單元再來和大家分享~ 先挑幾個比較特別的部分,向各位分享:
- 繳交贖頭生的銀(pidyon ha-ben):
頭生的兒子滿月時,要作為初熟的果子獻給耶和華(神又賜給亞倫家)。根據聖經,孩子的父母要用銀子五舍客勒贖出頭生的兒子,這個傳統稱為繳交贖頭生的銀(pidyon ha-ben),現在慶祝時,會堂中一個亞倫家的後代要和想把兒子贖回來的父母「討價還價」,最後皆大歡喜敲定的數目,將會捐作慈善。
- Shaddai 護身符:
Shaddai其實是全能神的稱呼的一部分,意思是我的偉大的保護的靈(my great protective spirit),所以可能是在義大利這裡的猶太社群有在17-18世紀流行過在嬰兒床上掛Shaddai護身符。
- Aliyah Token
這些上面有寫數字的銀幣是用在猶太會堂,用來分配上講台的順序。如果有榮幸被邀請上台(aliyah)負責聚會中某流程,例如念聖經,用這個代幣就可以知道先後順序。
- Alms Coin 救濟代幣
18-20世紀的猶太會堂有這樣的小奉獻箱,裡面裝的是贖罪日捐贈給給窮人的救濟代幣(見:贖罪雞傳統),窮人拿代幣來會堂就可以換取救濟品,大硬幣代表「大隻的雞」,小硬幣代表「小隻的雞」。
- 輪班表
照顧窮人是做一個猶太人的義務,這個行為就稱為義(tzedah),因為隔離區生活不容易,為了能照顧窮人又不讓失去面子,猶太社群(the Israelite University)安排每週兩人(Zugot)要挨家挨戶去找捐款買麵包給窮人。這是1795年的輪班表。
- 妥拉五件套的胸牌
這個胸牌的鈴鐺是石榴造型,覺得很美。
西班牙會堂
賽法迪派猶太人(意思就是西班牙)因為爲15世紀西班牙的宗教迫害所的關係而來到了羅馬,他們的敬拜方式也一起帶來。因為原來的五會堂(Tempio、Nova、Catalana、Castigliana、Siciliana)被摧毀,到1932年剩下的文物搬到猶太大會堂這座建築的地下室。(會堂不能入內,只能站在外面看)
左邊的是在妥拉櫃旁的椅子,右邊的是妥拉櫃,上面是十誡,下面的櫃子打開就會有放置妥拉經文的空間。
看過去照片,左邊那張,左上和下面是Tempio會堂、右上是Nuova會堂。右邊那張照片,左邊是五會堂的Catalana會堂,右邊是Nuova會堂
猶太大會堂
一樓的猶太大會堂是1901年才重蓋的猶太會堂,因為1870年義大利才結束了教皇統治,猶太人也才能離開隔離區,自由的選擇居住的地方。
參觀心得
以博物館本身的展示,並沒有太突出的部分,而且動線真的不太好掌握,要11歐是有一點貴。但是參觀的人滿多的,代表羅馬猶太社群的重要性。另外就是門票已包含了會堂的參觀,這部分應該才是亮點。對猶太歷史和文物有興趣者,可以來這挖寶看看
旅遊攻略
1.戴耳機聽語音導覽會比較聽得清楚
2.可以跟櫃檯訂當天的隔離區導覽,如果時間和語言條件允許的話還不錯
羅馬猶太博物館 Jewish Museum of Rome / Museo Ebraico Di Roma
參觀費用(2018):成人票11歐、學生證5歐
建議預留時間:2小時 (包含去大會堂)
推薦指數:✨✨✨✨
開放時間: 10 a.m. to 5 p.m. (週日-週四)、9 a.m. to 2 p.m. (週五)
網站:museoebraico.roma.i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