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與差役坐在一起在外面等著。前前後後彼得被問:「你不也是他的門徒嗎?」他都否認,到了第三次一個大祭司的一個僕人說:「我不是看見你同他在園子裡嗎?」彼得還是不承認,立時雞就叫了。這個事件的發生地點在錫安山,雞鳴教堂自五世紀就蓋了拜占庭教堂,且蓋在一個有監牢、地下洞穴的羅馬時期官宅,推測這裡最有可能是耶穌被關的洞穴,以及該亞法之家!
雞鳴教堂 Church Saint-Peter in Gallicantu
性質:宗教、歷史
開放時間: 週一到週六08:30-17:00
費用:₪10
建議預留時間:1小時
推薦指數:✨✨✨✨
交通:步行、錫安山
相關文章:雞鳴教堂 (上)
教堂導覽
以下會分幾個部分來介紹彼得不認主的雞鳴教堂
- 雞鳴教堂主建築物(主要教堂、洞穴教堂、地下洞穴、耶穌被關的洞穴)
- 教堂戶外古蹟花園
- 拜占庭時期耶路撒冷模型
- 觀景台
從背面看主建築是這個樣子,主建築物分為四個部分:主要教堂、洞穴教堂、地下洞穴、耶穌被關的洞穴。
再往下走,到第三層的地下洞穴,
在這裏可以看到很深的水井和洞穴。羅馬人當時的房子都很流行要有地下洞穴和水井,這樣可以釀酒、存橄欖油。
這裏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看守犯人的衛兵室,另外就是關犯人的牢房。
衛兵室這兩間都是從同塊堅固的巖石鑿出來的。
衛兵室的牆壁上有用來固定囚鏈的裝置,石柱上的鑿痕可能是鞭打犯人之前用來固定犯人手腳的釘痕。
地上還有鑿出碗的形狀,推測以前裝的是鹽和醋,用來加劇犯人的苦楚或是消毒傷口。
隔壁的空間,可能就是主耶穌可能待過的牢房。
這裏有個講台,上面放了幾十種語言的詩篇88篇,可以想像希幔的詩多麼接近耶穌當時的心境,「我被丟在死人中,好像被殺的人躺在墳墓裡。他們是你不再記念的,與你隔絕了。你把我放在極深的坑裡,在黑暗地方,在深處。」
但是即便在那樣的痛苦中,耶穌甘心完成救贖計劃,以一個完全人完成一個完美的計畫,目的是讓我們與神和好、得平安。「耶和華啊,我仍舊倚靠你;我說:你是我的神。(詩33)」
每年耶穌受難日的晚上,都會有朝聖者從客西馬尼園唱詩敬拜,再一起持著蠟燭走來這個牢房裡,整晚默想、紀念耶穌這位作僕人的君王。
想要下去的話,入口在另一側
這個關犯人的牢房,只有一個從上來的洞,所以犯人是要「提出來」的。
旁邊有窗戶是讓衛兵可以看見犯人。
通常朝聖團都會一團團在這裡讀經禱告。
值得注意照片上方的圓圈,那是上面那層教堂的玻璃
因為這個洞穴,留下了拜占庭時期的十字架,從洞穴往上看是這樣
若從上方(上一層的教堂)往下看是這樣
教堂戶外古蹟花園
出了建築後,先是經過彼得不認主的雕像~
往下走經過一個戶外區剛好面對舊城,是可以做野外崇拜的耶!
順著走,旁邊的花園有石階路,雖然只挖掘出一百公尺,但應該是一路通往汲淪溪的基訓泉,並且可能是耶穌走過,羅馬人留下來的石頭路。
在外面的這些廢墟是從各個時期教會留下的,上個世紀的考古學家已發現拜占庭時期的房子、教會、水道和澡堂。
考古學家挖掘到一系列祭司在聖殿用來測量固體和液體的秤,還有一個門楣,上面用希伯來文字寫了「קָרְבַּ֤ן」(korban) 意思是供物(可7的’各耳板’)。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裡也發現了猶太人浸禮池!
有發現猶太人浸禮池在哪嗎?在左下角那邊,有點因為廣角變形的那個洞
這裡,長綠色青苔的這個洞就是浸禮池!
拉近一點看!有看到階梯嗎?
拜占庭時期耶路撒冷模型
按著動線走回原來的平面,後面還有一個小景點,是拜占庭時期的耶路撒冷模型。
為什麼會知道當時城市長什麼樣?根據就是約旦馬達巴教會看過的這個馬賽克地圖,全世界最古老的以色列地圖…
觀景台
最後,這裡還有一個很棒的觀景台可以眺望古城和橄欖山、一個叫Silwan的阿拉伯村莊。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耶路撒冷的山脈舊城是被三條河谷塑造出來,你可以看到從東到西汲淪溪(谷)、中谷(Tyropoeon Valley)和欣嫩子谷,剛好是一個ש的形狀。這其中有什麼特殊意義呢?(延伸閱讀:耶路撒冷寫了神的名)
視野非常廣~下面的圖應該可以湊得出感覺
離開前除了上個廁所(當然是免費的),我們在這裏碰見一個說中文的以色列導遊,說話帶點北京腔,先前我聽到他講著彼得的故事,判斷對方應該不是信主的猶太人,當下我只覺得「天啊!介紹這一些,有講跟沒講一樣!(白交錢了!)」
但後來,我看見他的團員們好像不開心,大家坐著不願理他,有人帶頭問他:「為什麼我們不能去聖墓教堂呢?昨天的時間太短了!我們根本沒有看!」然後他就說:「我跟你們說過了,那裡人很多」團員很不滿意這樣的答案,於是導遊又說:「你們有幾個人要去,要去的現在舉手!」果然大家就舉手….「好,我帶你們去,可是我們還有一個景點,看完以後我帶你們回旅館,然後要去再跟我去,可是我是導遊,你們要跟著我的腳步走,不要拖拖拉拉」
望著他說走就走的背影,我感覺他的工作其實很有挑戰,帶著一團三十幾個與自己文化不同又性格強烈的團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