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隔離牆,進入「巴勒斯坦」要知道的「ABC」

在沒有隔離牆之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是什麼樣子?

 

隔離牆,是在2000-2005年發生的第二次起義(The Second Intifada)之後才有的事,因為當時有太多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恐怖攻擊,以色列只好蓋圍牆,把危險隔開來…. 它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卻是當時止血唯一的方法。

 

在西岸地區的巴勒斯坦導遊說:

「以前就是一個國家…. 我們就稱它為聖地好了。」(It used to be one country. Let’s just call it the Holy Land)

 

隔離牆,是2000-2005年發生的第二次起義(The Second Intifada)之後才有的事,因為耶路撒冷當時有太多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恐怖攻擊,以色列只好蓋圍牆,把危險隔開來…. 它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卻是當時止血唯一的方法,現在更像是遊客到伯利恆的打卡景點。

用土地的角度來講,這裡除了住著信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也有亞美尼亞人、阿拉伯基督徒、撒瑪利亞人等。過去沒有邊境,即便有不同的政治理念,人民可以自由進出。

在英國託管時期,英國提出在「巴勒斯坦」建立雙民族國家,指的是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兩個民族,並沒有現代所謂的「巴勒斯坦人」。(👉延伸閱讀:以色列沒忘 (2) 關於土地:巴勒斯坦是誰的地?) 巴勒斯坦是整個地區的名字,從原本的「猶大省」在猶大二次起義失敗後,在西元三世紀從羅馬皇帝哈德良逞罰性的改名為「巴勒斯坦」(Palestine),即聖經中以色列人的敵人之一非利士坦(Philistine)。

1948年,以色列在英國離開之前匆促建國,但是當地的阿拉伯人沒有接受聯合國當年的提案,反而選擇聯合阿拉伯國家向猶太人發動戰爭,只是打了敗仗,自己也沒有組成政府。耶路撒冷到約旦河之間的土地是由約旦管理,因此才會被稱作「西岸」(West Bank),即約旦河的西岸。

截圖自:Youtube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0uLbeQlwjw

 

此政治生態從1948年延續到關鍵的1967年,然後約旦和其他阿拉伯再次向以色列發動攻擊,但以色列居然奇蹟似打贏這場「六日戰爭」(Six-Day War),甚至拿回了西岸地區的領土,以色列猶太人等不及政府表態就住進聖經中的「猶大撒馬利亞」(Judea and Samaria Area)地區,這些人就是最初的「屯墾者」(Settlers)。

1993年簽署「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由美國總統柯林頓幫忙,以色列總理拉賓(Rabin)與阿拉伯領袖阿拉法特(Arafat)達成了協議,成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又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並將土地分為ABC區。A區為完全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軍方管理,C區為完全以色列的軍方管理,住著猶太屯墾者。

  • A區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完全管理,佔了總土地18%,不過是主要城市,像是耶利哥、拉抹、伯利恆等
  • B區仍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理,但受到以色列軍方控制,佔了總土地22%
  • C區完全屬於以色列政府管理以及軍方控制,佔了60% 這就是屯墾區所在地,主要是靠近以色列邊界的地方
截圖自:Youtube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0uLbeQlwjw

 

以色列猶太人不能進A區(但聽說長得像阿拉伯人或著是基督徒就沒關係),或是有軍方保護的屯墾者,在特殊情況可以進去。

 

而住A區的人若想搭飛機,必須經過三個關口,巴勒斯坦自己的、以色列的、和約旦的,然後才能從約旦的安曼機場離開…. 非常累人。(這也是為什麼走以色列中部關口到約旦總是人擠人)

西岸地區,邊境712公里,在2017年9月已蓋460公里的圍牆,水泥牆的部分約佔70公里,寬60公尺、高4公尺。

隔離牆需要存在嗎?這樣的生活不是很煩嗎?巴勒斯坦人一定要攻擊以色列人嗎?不能兩個民族好好生存下去嗎?

 

巴勒斯坦導遊說…..

「其實巴勒斯坦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但至少知道,我們討厭哈瑪斯和沙烏地阿拉伯人,更甚於討厭以色列….. 他們居然開了號稱清真的夜店!還有,對年輕人來說,這個問題已經無解,可能對足球話題還更有興趣一些吧!」

 

延伸閱讀:巴勒斯坦基督徒,能夠原諒以色列人嗎?

屯墾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 先看看歷史 (Youtube影片分享)

屯墾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 猶太人為什麼要住在屯墾區?(Youtube影片分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