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文:彌賽亞的翅膀 Kanaf כנף

有天耶穌走在路上,身上的衣裳繸子被摸了一下,能力就流出去,一個女人病好了,不過耶穌醫治過那麼多人,特別紀錄這件事有什麼含意嗎?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不潔淨的人不能直接出現在公眾場合,但她卻違反社會習俗,悄悄的「來到耶穌背後」。

 

耶穌以人子身份活在世上,既是亞伯拉罕、猶大支派和大衛的子孫,他的背影應該是和其他猶太人無異,穿著四圍有繸子的外衣,因為這是給以色列人的誡命:「你要在所披的外衣上四圍做繸子。」(申22:12)

 

那時代衣服的設計很簡單,外衣就是用一大塊長布 (類似像現代禱告巾,只是更長一些),在中間挖個洞讓頭可以穿過去,再搭配腰帶抓住身形的線條,許多民族的傳統服飾都是這樣的裁剪,但特別的是根據誡命,以色列人要在自然垂下的四個衣角加上繸子。

聖經時期外衣應該有的樣子 (一大塊布,四角有繸子)

 

כנף kanaf

用來做衣裳繸子的這塊衣襟,中文有許多不同翻譯,例如「四圍、衣角、衣服邊、衣襟」,但在希伯來文就是一個專屬名字,稱為כנף (Kanaf)。這個字帶有「角落」的意思,像是地極和四方,使用的也是同一個字。

  • 「我們聽見從地極有人歌唱,說:榮耀歸於義人。」
  • 「他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電光閃到地極。」
  • 「他必向列國豎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趕散的人,又從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猶大人」
כנף (Kanaf) 翅膀|Asimon品牌希伯來文項鍊(購買連結),以色列美角讀者專屬折扣代碼MEGA777

 

同一個希伯來文字,也是「翅膀」,可能造型和覆蓋的功能,概念很相似吧!所以常會在詩篇裡看見詩人要藏在神的翅膀之下:

  • 「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詩17:8 )
  • 「我要永遠住在你的帳幕裡!我要投靠在你翅膀下的隱密處!(細拉)」(詩61:4 )

 

波阿斯對認真照顧自己希伯來婆婆的摩押女子路得也是用這個字:

  • 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得 2:12)

 

但最重要的是這一節經文,說翅膀有醫治之能

「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原文是翅膀)有醫治之能。你們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瑪 4:2)

 

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人在等候那將要來到的彌賽亞時,已經流傳許多關於「彌賽亞的預言」(messianic prophecies),彌賽亞的意思是受膏者,但如何判斷某人就是「那位彌賽亞」? 這節經文是眾多預言其中的一個依據,原文說真正的彌賽亞他的「翅膀有醫治之能」,翅膀指的就是這外衣,更精確的說是綁繸子的衣角。

當時眾人擁擁擠擠緊靠著在路上的耶穌,大家都稀奇這位有極大醫治恩膏的拉比,這位為了看病已經末路窮途的猶太婦人只是夾雜在眾人中的一位,但差別是她已經認定了耶穌是那一位彌賽亞,所以她帶著企圖去「摸」那位彌賽亞的翅膀,她相信那裡是她的醫治之處,能夠讓她「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

 

她摸到了耶穌的「翅膀」後馬上不再漏血了,當然這是預料之中的事,不然被她這樣不潔淨的人摸到,一般人會因著她變不潔淨,但在情緒上,一個猶太民盼望多久的彌賽亞,此時此刻真真實實的在她眼前,而且在找她。所以「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懼戰兢,來俯伏在耶穌跟前,將實情全告訴他。」

之後其他人比照她的先例,也想要摸這位猶太彌賽亞的翅膀,耶穌到革尼撒勒時眾人「只求耶穌准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

為什麼神要設計這種「翅膀」?衣裳繸子固然是神與以色列百姓之間愛的記號,但繸子不但明顯,還會讓活動不方便,特別是要逃跑的話,多這些繸子就更容易被抓住,衣襟也容易被扯壞,例如「撒母耳轉身要走,掃羅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kanaf),衣襟就撕斷了。」


但「被拉住」,其實是神在末後特別給猶太人的一個角色:

「必有十個人從列國諸族(原文是方言)中出來,拉住一個猶大人的衣襟(kanaf),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神與你們同在了。」(撒迦利亞書 8:23)

 

許多人小時候或許有過被別人拉馬尾或辮子的不愉快經驗,最後可能乾脆剪短髮。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人都會害怕被抓住「小辮子」,可是神卻要這「不列在萬民中」、「獨居的民」為祂與眾不同,綁繸子就是刻意讓許多人有機會去拉住他們四角的翅膀。

 

神要祂的百姓去分享和照顧,像在收割莊稼時神說不可以割盡田角,這條誡命是刻意給窮人和寄居的機會。這個角落,就是恩典憐憫所在之處。如同路得投靠到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神的心意是要透過與這個與祂立約的民族,更多讓我們外邦人認識祂,彌賽亞經由這個民族來到我們中間,成了萬邦的救贖,而且也證明了祂一直都是可以摸得到的神。

祂渴望人人都像那婦人,力排眾議來到祂面前,祂的翅膀就在那裡,伸出手來就能得著醫治和關係的恢復,然後「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參考資料:Dr.Terry HarmonRabbi Jonathan Cah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