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想想】既然有「反猶」(anti-semitism),那針對基督徒的屠殺要叫什麼?

美國賓州Pittsburg生命樹會堂,被反猶人士掃射,全球媒體致哀,也有名人出來呼籲下週安息日要一起去會堂。但在一週內,埃及開羅附近又再次發生恐怖份子攔截基督徒租的巴士,然後進行掃射,死亡受傷的人都包含兒童,去年也發生同樣的事。

讓人不禁去思考,為何仇視基督徒的恐怖攻擊,並沒有一個專有名詞? 也似乎沒有得到重視?

當然,媒體都可以選擇自己要報導哪些比較有「價值」的新聞,那所以我也用我的角度來理解這兩個事件給我的感受。

 

美國賓州Pittsburg生命樹會堂的反猶攻擊事件

來回顧一下,2018年10月27日一個安息日的早上,兇手大喊「猶太人都要死!」,然後開槍掃射的會友,我們失去11條寶貴性命,最年長的 Rose奶奶還是大屠殺倖存者,退休前是學校秘書。

很快的在社交媒體上,因為生活大爆炸當Amy而紅的Mayim Bialik,她是敬虔的猶太人,在她的Youtube頻道上分享了她的情緒和感受,也渲染到了世界另一頭的我,是啊!她的祖先就是因為東歐人的屠殺、婦女受強姦、財產被侵佔,所以才放棄一切來美國重新開始,而才到她第三代,美國讓她失望了,歷史好像要重新上演。

她用她的影響力,呼籲大家一起在安息日去會堂,不管是猶太人還是非猶太人,不管是遵守律法還是世俗化的猶太人,會堂就是家。

 

全球關心這件事的人,都有無比的遺憾和不捨,美國總統也在週四的時候到了會堂那裡去致哀。

 

社會不需要更多的「仇恨言論」(hate speech),但發生了這麼可怕的攻擊事件後,先不講酸民的反應,一週內在美國居然有兩起對猶太會堂的破壞攻擊,分別是在Brooklyn的Union Temple of Brooklyn會堂,和加州Irvine的Beth Jacob Congregation of Irvine會堂。

 

為什麼大家這麼討厭猶太人?

於是大家開始討論。

這是很長的問題,可以用很多方面去討論,包含宗教、政治、社會地位、裝扮等等,但這就像發生強姦案,或許有人會討論「為什麼」這類事情會發生?要如何避免?要怎麼解決這類問題?

但….

這些「理由」就算全部都不存在,也不會就沒有反猶事件不是嗎?所以我暫時並不是那麼熱衷的去追究為什麼,這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因為對於猶太人的仇恨並不是只侷限在美國或是2018年,急於為他們解決問題,不如急著理解他們的傷痛

其實從基督教變為國教時,就開始迫害猶太人。或著說,就像妥拉坊鹽光老師所整理的,這是一個猶太人遭受迫害的模版 (Pattern),神卻在歷史上多次的為他們挺身而出。猶太民族在波斯要被哈曼滅族,或是埃及法老苦待猶太人,或是非利士人佔領以撒的井。所以重點依舊是,為何是猶太人?(Why Jews?) 

 

上帝對透過這個民族要成就的美好旨意,在我們看懂之前,最起碼要知道猶太人需要被安慰。對啊,猶太人也是人,雖然看起來很強勢。而就像受傷和生病的人,都需要時間和關愛才能恢復,不是靠理性和數據,所以本來我在這件事情上也沒多說什麼,只是默默地轉發Rose奶奶的照片,用比較人性的角度去感受這個痛。

結果,不小心發現了「娘子谷」(Babi Yar) 的屠殺事件,1941年納粹德國和烏克蘭軍人兩天內殺了33771個猶太人…. 理由呢?一樣的理由,就是反猶。瞬間心碎的我,振作起來認真的花了一個週末製作了影片,盡力讓人明白猶太人的「痛」,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啊。

 

埃及基督徒被攻擊的…. 迫害基督徒事件

結果呢… 不到一周內,在11月2日週五下午在埃及發生了槍殺案,埃及基督徒在巴士上被攻擊,7人死亡。😭 參加完退休會,從山上回開羅的路上被IS槍殺,幾乎是同個地點,去年也是一樣針對基督徒的槍殺。

中文新聞幾乎找不到,但還是找到這個短短的一則:https://bit.ly/2Ql6RTD

但照片和細節,還是透過社群媒體才找到曝光。

 

為什麼要殺他們?埃及科普特人(Coptic)以前是古埃及人的代名詞,古埃及人在初代教會時期就信了耶穌,直到被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入侵後,現在的埃及住的人口有90%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而埃及科普特人(Coptic),就是本來信基督教的這批人,就成為了埃及基督徒的代名詞。(延伸閱讀:垃圾山變洞穴教會:埃及開羅基督徒萬人教會)

這起攻擊事件,後來ISIS說是他們發起的攻擊,就是針對基督徒,這些死去的人也有孩童。我想大家也記得2014年時ISIS對中東基督徒的迫害,這些迫害就像反猶事件一樣,層出不窮,而且畢竟攻擊事件發生在中東,更加血腥和折磨人。

這是他們的葬禮…. 7人中有6人是家人。

 

先講講政治…..

但是埃及總統el-Sisi為什麼沒有來致哀?難道埃及總統會比美國總統忙嗎?

為什麼媒體沒有寫篇完整的報導?為什麼社群媒體也很少人講這個新聞?

我想….  先從政治面來講吧,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少數族群,也會是國際社會如何對待這個族群的態度。我要強調的就是立場,就像我曾提過丹麥這小美人魚國的非凡勇氣,上至國王和教會、下至老百姓一同救了全國的7000名猶太人到瑞典去,然後幾百個人喪命。而像烏克蘭和斯洛伐克,是直接跟納粹合作來解決「猶太問題」,是死了幾十萬的猶太人,只有幾百人回來。

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少數族群,會影響整個社會風氣,當丹麥人認為丹麥的猶太人跟他們一樣重要,就會去保護他們。美國也是這樣的堅定立場,即便美國不完美,但在這自由而平等民主國家,你會看見民眾自發性的與猶太人站立,將心比心,甚至連美國穆斯林都捐款給家屬。

反過來說,埃及、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區的基督徒,政府不保護,也大概沒有能力保護非穆斯林人口,那這種悲慘的事件,國際社會也自然對這議題放生了。

 

再來講講媒體吧!

「標籤」其實有好有壞,針對猶太會堂的事件,媒體可以很快的貼上「反猶攻擊」標籤,好處是很快就可以凝聚共識,過去歷史的事件能快速環環相扣在一起,或許臉書的大頭照就換成支持猶太人的框框,也或許就像我會連到娘子谷的事件一樣。壞處就是我稍微提到的,會讓人急於下結論和尋找解決方法,而並非是去理解這個情緒。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很容易變成二分法,支持猶太人和反猶。

但猶太人困難的點,其實是不管他信不信以色列的神,只要長相是猶太人,那他就會被認定為猶太人。這並非猶太人可以決定的,即便他決定不要做猶太人,隱藏自己的猶太血統,很可能他的下一代或下下代也會發現這個秘密。

所以反猶,用大眾的角度來看,好像是跟信仰和政治無關,而是更偏向「種族」

西方社會和媒體能用「反猶」標籤來看這個反對來自中東地區的民族,在英文中,其實是「反閃族」 (anti-semetism),是反對一個族群沒錯,而這些閃的後代在各地被排擠。

其實在中東地區或是伊斯蘭世界,一個族群所擁有的宗教信仰,就是他世世代代的身份,穆斯林的孩子就是穆斯林,基督徒的孩子就是基督徒,除非改教。有些國家的護照或身分證上,除了姓名生日那些基本資料之外,還會寫「信仰」,就我所知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及和以色列都是這樣,你不會是「無信仰」的人,因為你祖輩的信仰,就是你所屬的信仰,也就是你所屬的族群

除了證件上會有差異,在外表上也是,因為壁壘分明,像約旦的基督徒就比一般約旦人皮膚白,而巴基斯坦的基督徒就比亞利安人種的穆斯林來得黑,至於科普特基督徒,我想埃及人也是一眼就能看穿他們在外表的差異。(科普特基督徒還會刺青,刻意表明身份)

 

也就是說,媒體不曉得的是,在這些地區基督徒受迫害的情況,同樣也是跟信仰和政治無關,而是更偏向「族群」啊!

中東的基督徒,世世代代的基督徒,跟我們這種新教或天主教的基督徒都不一樣,他們受的逼迫也不是因為用基督徒的身份做了什麼事、或是有沒有受洗過,而是那張臉就代表你所屬的族群,是被認為該受到迫害的異教徒或「骯髒的不信神者」(nonbeliever),也就是敵人。

反基督徒的恐怖攻擊行為,都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對基督徒族群的迫害和排擠。西方媒體若只認為這是信仰的逼迫,那好像就認為是「基督徒的事」,好像牽扯到信仰了好像就…. 就不多談了。

但我認為,我們能理解「排華」事件,同樣也能理解中東基督徒所遭遇的族群迫害。

臉啊!真的看臉就知道誰是誰了。

當然也不只是中東基督徒受到迫害,還有庫德族和亞茲迪族的人。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穆拉德(Nadia Murad)是個伊拉克的亞茲迪女孩,她的族群慘遭ISIS種族屠殺和強姦以及奴役,理由是「亞茲迪人做為說庫德語的族群,卻沒有聖書,即是不信神者,將其奴役不過是伊斯蘭教法(Shariah)中已肯定確立的一部分。」

 

在中東地區,對於逼迫者來說,宗教和族群的標籤是黏在一起的。

但寫到這裡,我還是沒有一個名詞,能像是說「反猶主義」那樣一目瞭然,雖然我們不喜歡貼標籤,但或許吧!若我們有個專有名詞來統整這些在中東世界和伊斯蘭國家的基督徒或少數民族,那當中東的少數族群被伊斯蘭教徒迫害時,就能夠更快地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