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觀光業重新蓬勃發展,2018年上半年已經有218萬人次,與兩年前相比成長了49%,特別是來自遠東的遊客增長率更是多了69%。
為了促進觀光業成長,以色列國會將於10月16日討論《觀光服務法》(The Tourism Services Bill),通過後將放鬆目前必須聘請當地合格導遊的規定,外國朝聖團隨團的神職人員如牧師和神父等將能合法擔任解說的角色。特別針對來自冷門語系的國家,此法案通過勢必降低目前需聘請專業導遊與翻譯的雙重費用,也會壓低以色列朝聖團的市場價格,進而提升以色列在全球旅遊市場的佔有率。
從2000年「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Second Intifada)之後,以巴衝突造成以色列觀光業萎縮導致旅館業關門或缺乏經費整修。此觀光服務法若吸引更多觀光團拜訪以色列,對當地旅館、餐飲、運輸、景點和消費性產品等業者,都會正面刺激的觀光經濟。
但此舉動也將破壞既有的市場平衡,因此以色列導遊極度反對此法案的通過。在以色列導遊是個專業的職業,必須投資幾千美金來專攻考古、歷史、宗教、植物、地理、建築、藝術、急救、管理等課程,經過2年的苦讀以及通過嚴苛的國家考試,才能擁有專業導遊執照,且每年還要重新接受考試。以目前的法律,當中國、埃及和土耳其等國的旅行團,必須聘用當地導遊,才能申請以色列團體觀光簽證。合格導遊一天服務費最高$240。
目前以色列有超過13000位通過考試的專業導遊,其中約有5000位活躍的從業者,但因為國家缺乏監督制度,這些專業導遊必須和削價競爭的無照導遊搶觀光市場,而人數約是1比5。
衡量投資以及收入,在極度感受到缺乏職業保障之下,這些依循國家法律的專業導遊並不會希望《觀光服務法》通過,也不認為牧師和神父能夠勝任導遊工作,畢竟他們只了解聖經,並不了解這塊土地,以及在當地發生狀況時也沒有危機處理的能力。
且導遊們認為,合格導遊是在保護以色列的正面形象,讓遊客能有正確資訊,像是外交的工作。好比說,曾有非法導遊說舊城的馬達巴地圖是以色列從約旦偷來的、或說西牆是唯一第二聖殿留下的牆、或讓遊客以為哭牆前洗手的水是聖水等,甚至說當年希特勒向猶太民族做的事不過是現在以色列向巴勒斯坦人做的。
以約阿咪的個人想法與經驗,導遊雖是專業,但畢業證書不能保障就業,壟斷市場也不會讓一個導遊有更多生意,而且在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根本不能限制任何人在網路上如何散播以色列的資訊。導遊這行業更加轉入「服務業」,這個角色更像是表演者,在傳遞訊息時要引人入勝,需要的不只是專業知識、自信的表達和語言能力,也要有個人魅力以及對觀眾的理解,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最後,因為導遊接觸的是活生生的人,更需要良好的口碑和人脈。
講到中文導遊,其實學習語言並不是那麼容易,約阿咪遇過一個講中文的以色列導遊,雖然不至於錯太多直接被團員代替解釋,但是他的中文表達能力大約是國高中生的程度,語速偏慢也詞不達意,感覺不出來導遊的厲害。雖然合格導遊可能覺得那就找當地會說英文的中國學生來出差做翻譯,但這樣不只是簽証的問題,還有翻譯出來的品質也是沒有人把關,並不會開放讓牧師或神父用母語來講解以色列來得有保障。
再來,那位導遊在講聖經典故時是在講「故事」,他並沒有引述原來的經文。也就是說,導遊其實很難在短時間跨越語言文化和各種背景來認識自己的觀眾,很難比牧師或神父更能掌握與滿足團員來以色列的期待,旅行團在一個景點可待的時間是固定的,每分每秒都很重要,但要能快速切入重點確實需要有歷史和默契,有些冗長且單調的講解或許會讓團員寧願多一點自由活動時間。而團員若有疑問也難在回國後有更進一步的提問。而若是非朝聖團來訪,團員缺乏聽解說的興致,不一定會想要花9天的假期來「上課」。
開放導遊市場,讓牧師或神父帶團到以色列時,可以合法扮演解說的角色,用自己的母語拉近訪客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對整體經濟的成長不會是壞事。導遊們還是有自己不能被取代的專業,或許是定點式的導覽、或是單一主題或歷史政治故事性的深入探討,或是特殊體驗等工作坊,或是去開發朝聖者之外的旅遊市場,我相信在自由市場,好的產品不必害怕沒有生意。
若法律通過,在這過渡期若導遊的收益確實受損,我想以色列政府或許可以給合法導遊一些補助與津貼,或是透過政府的力量,為這些合格導遊開拓更多國際舞台或學術交流活動,使他們的專業能夠更深入的帶人認識以色列。
新聞來源: Riled tour guides warn new bill could skew tourists’ Israel experienc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