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希伯來文眼鏡看:石頭彼得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

天主教推崇彼得為第一個教宗,教宗的職分就一直傳下去,如今教宗的地位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神職人員和講台也是不可侵犯的。但耶穌說這句話是設立彼得當教宗嗎?是要把教會建立在教宗和神職人員身上嗎?

 

因為教會的建立,外邦人信耶穌後建立的教會,還順便取代了神的選民猶太人,是這樣嗎?這種邏輯其實會讓人很沒有安全感,因為要是神可以棄絕祂的百姓,那更何況是我們這個沒有在西乃山腳立約的「外邦人」。所以猶太百姓的存在,本身就在見證神的信實,以色列的建立,證明神掌管歷史。教會不可能取代以色列在神百姓心中的地位。

 

所以耶穌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是我從信耶穌的猶太人那裡得到的教導,大家可以做個參考,(但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合理解釋)。

一般主流的解釋是用希臘文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例如彼得在希臘文裡是 πέτρος (Petros),而磐石也是Petrai,所以就是石頭彼得。這好像也是我小時候聽過的解釋!但如果用希伯來文的角度去看耶穌所說的話呢?會不會比較有道理? 就像耶穌的名字不是希臘文的Jesus,而是希伯來文的 Yeshua,意思是拯救,「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顯然天使跟約瑟講的是希伯來文。

我們習慣馬太福音是用希臘文寫的觀念,但有趣的是14世紀的時候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被基督徒(當時還沒有宗教改革)要求「信仰辯論」,如果輸的話就必須改信天主教,如果贏的話就必須離開西班牙。當時一個叫Shem Tov的人不想輸,所以寫了一本書並且告訴猶太人如果他們想要辯贏基督徒的話就要看新約聖經。整本書都是用希伯來文寫的,並且最後附上馬太福音 ,也是希伯來文版的!!但他怎麼會有希伯來文版的馬太福音呢?

Shem Tov的馬太福音的第一頁,圖片來自維基

 

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本來就在,另一個是他從希臘文或拉丁文翻回希伯來文?但很奇怪的是,這個希伯來文版的馬太福音不像是從希臘文翻譯過來的,因為如果是翻譯過來的怎麼會有那樣的流暢度、並且使用希伯來文才有的押韻或雙關的詞 Word Pun。而且聖帕皮亞 (60-130CE ) 初期教會的同工和主教,同時也是約翰的門徒、坡旅甲的同工,他曾在 Testimony of Papias 寫過:

「馬太用希伯來文整理這些話,然後每個人都是盡全力翻譯。」

 

14世紀Shem tov的書一直到1980年代才被受到重視,也是最近才開始被接受耶穌的門徒除了可能用希臘文作寫作之外,也可能有用過希伯來文或亞蘭文寫作,也很可能,最剛開始寫福音書時是先用希伯來文寫下來的。(以色列美角最近在製作國際版 Wonder Israel,中文內容翻為英文,因為英文畢竟才是通用語言,不知道2000年後大家會比較接受以色列美角還是 Wonder Israel,但重點是不用否認門徒有希伯來文的寫作能力…)

如果可以接受以上的資訊,那各位可以有個新的畫面,現在你眼前出現了許多被擄到波斯(伊朗)又回來的住在羅馬統治之下的猶太人,在宗教場合,他們使用希伯來文禱告、念經文,安息日時會在會堂一起學習,三大節日會上耶路撒冷聖殿朝拜,這時候只有猶太人讀這些經文,其他民族都還沒有機會接觸到神的話。

抹大拉猶太會堂,以色列境內只有7個像這樣子出於西元1世紀的會堂

 

在屬於猶太人自己的社交場合中,他們仍用希伯來文和亞蘭文互動。

 

石頭彼得該做的事

曾經有個猶太人叫做西門,是約拿的兒子,他是個漁夫,有天他在約旦河邊遇見耶穌,當漁夫西門、石頭彼得說出耶穌的身份為永生神的兒子時,耶穌的焦點就是神的兒子將來要做的事,就是「建立」教會。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用希臘文的角度來看,彼得是 πέτρος (Petros),而磐石也是Petrai,焦點是在石頭彼得。但是耶穌給彼得取了新的外號叫磯法,在亞蘭文中磯法(Kephas)的意思是「石頭」,可以參考看看的是在希伯來文裡石頭是 eben這個字,而建造是ebeneh,在修辭學裡,這叫做雙關(word pun),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雙關語,好比說,以色列「美角」,可以是眉角也可以是美麗的角落。語言的東西有時候就是大家的默契,再打比方説吳郭魚不能直接翻譯成Wu Guo Fish,但叫他Tilapia又覺得少了熟悉感。語言啊!

這樣的焦點是在彼得去建造,而不是把教會建立在彼得建立出來的教宗體系,早期教父在解釋這段經文時,也都是認為磐石指的是耶穌,而非彼得…..。而教會,在這裡不是教堂,不管是希臘文ekklesia還是希伯來文kehila,都是個政治或治理的單位,是被呼召出來的一群人,所以耶穌把天國的鑰匙給彼得,並非要他建立一個大教堂,而是給了ekklesia天國的權柄來做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聖經的新約中是希臘文的雙關多還是希伯來文多呢?並沒有其他地方有希臘文的雙關例子,但是希伯來文的卻很多。只有戴上希伯來文的眼鏡,有些經文才有邏輯(註1)。

 

那磐石

耶穌早就知道可以透過石頭彼得完成的事,石頭彼得後來也教導主所指的那磐石是什麼,那石頭指的不是彼得,而是耶穌自己: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因為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所以,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或作:他們絆跌都因不順從道理);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4-9)

 

彼得沒有要取代耶穌,因為耶穌是中保、是大祭司,那是耶穌的職分。

至於彼得,他有捕捉到耶穌對外邦人的心意,外加一場要他去吃不潔淨的食物的異夢,他就懂了,當外邦人來找彼得時,他回答:

「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

 

彼得做到了,他願意去綑綁了自己原來認為什麼是不潔淨的習俗,釋放了神的話語和和平的福音還有恩賜給外邦人,於是外邦教會才開始被建立,甚至比原來猶太人的聚會然數還多(這也是當然,猶太人那麼少)。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人子耶穌心裡想要的教會是建立在什麼根基上?是祂自己。耶穌要彼得去釋放該釋放的、綑綁該綑綁的

耶穌說的,還有圈外羊,那些「他們」也是他的羊,要與原來的羊歸與一個牧人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耶穌跟彼得講了三遍要他幫忙養羊,我認為是所有的羊,彼得做到了。

「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附註:聖經因為是神的話,所以不會有錯,但再怎麼好的翻譯,因為是人所以一定有錯誤或翻譯上的限制,就跟一步再好的電影都能被網友找到破綻,但即便如此仍不會影響一個人享受這場電影,是吧?

 

(註1) 我很想舉這個例子… 如果有人說他要去五月天的演唱會看石頭,翻成英文,1000年後的老外會懂是哪個石頭嗎?圓的扁的?可能連五月天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吧!所以一定要帶上對的眼鏡。

參考資料:Zola Levitt

 

Leave a Reply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