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耶穌會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呢?其實從希律王時期到聖殿被毀,剛好在耶穌時期流行著一種特殊的葬禮模式和「撿骨文化」,逝者居然會有「兩次」葬禮!或許你會看過像這樣的「納骨箱」,究竟這是什麼獨特的文化呢?
第一次的葬禮
撿骨文化從西元前20年流行到主後70前,從希律執政到聖殿被毀時期,只流行過約100年。
第一次的葬禮,逝者的屍體會被安置在家族洞穴裡,舉行第一次的葬禮,此時猶太人需要為死者哀哭7天,這7天不工作,接著要哀哭30天。(哀哭七天仍然是猶太人的葬禮傳統唷,稱為shiv’ah)
如果是自己的爸或媽過世那要哀哭一整年,這期間不可參加社交活動、不剪髮、也不能離城。
而屍體就會被放在洞穴裡的石頭長桌上,直到腐爛(有文章說這是慢慢讓靈魂潔淨的一個過程)。
第二次的葬禮
第二次的葬禮會等到一年後,當屍體完全腐爛後,猶太人的家人才會舉行第二次葬禮的「撿骨禮」(ossilegium),把逝者的骨頭放入「納骨箱」(Ossuary),就像迷你的石頭棺材,但跟棺材不一樣的事這種納骨箱是家族人之間可以共用的。
因為只需要放骨頭,納骨箱只會比人類最長的大腿骨頭稍長,約為50-60公分長。舉辦完第二次葬禮後,家屬才能回歸正常生活。
為什麼會有納骨箱?
約在西元前15-20年時,耶路撒冷的墳墓裡開始出現了納骨箱(ossuary),用來裝墓穴屍體腐爛後剩下的骨頭。之前不都是直接放到陪葬室去?為什麼後來會有納骨箱?
根據Levy Yitzhak Rahmani的推測,或許這跟法利賽人相信人死後會有肉體上的復活有關,所以如果沒有把骨頭都收齊的話,會有復活上的困難。另外,他說法利賽人相信罪過和屍體的腐爛有關,所以骨頭放到納骨箱後,就是一種純潔無瑕疵的狀態。
或許這是為什麼納骨箱的外表大多都是很樸實的,就算是有錢的貴族,也都是用很簡單的設計。
可是,許多人不認同Levy Yitzhak Rahmani的推測,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猶太貴族大多是撒督該人,他們並不認同法利賽人的復活觀,另一方面, 納骨箱大多是家族人共用,難道不會有復活上的困難嗎?
所以,另一個可能性是受到了羅馬人的「骨灰罈」(cineraria )文化影響,因為納骨箱出現的年代,剛好是一個親希臘羅馬文化的希律王執政的年代,他除了在耶路撒冷重修聖殿,也蓋劇場和劇院。很可能當時的風氣就是走羅馬風,貴族也因此受到希律影響,耶路撒冷以外出現最多納骨箱的城市,就是希律冬宮的耶利哥.而且或許整個羅馬統治之下的世界,都受到這樣的影響,因為納骨箱的文化也出現在納巴泰人(Nabatean)的墓,所以或許這是個「文化」傳統,而跟猶太人的神學觀無關。
耶路撒冷發現的納骨箱
在耶路撒冷目前發現了超過900個納骨箱,上面的銘文有些寫希臘文、希伯來文、亞蘭文以及拉丁文,在以色列博物館的展示中就放了這個納骨箱,特別的是上面刻的名字是「猶大之子耶穌」(“Judas son of Jesus (Yeshua)”),顯示出耶穌是多麽菜市場名。
這是其他發現的名字,猜猜看是誰啊?
答案是… 馬大、馬利亞、馬太、猶大、Adot之子耶穌!
甚至在耶路撒冷的東南方,發現了一個精緻的納骨箱,可能屬於大祭司該亞法唷!上面寫Joseph Caiaphas!
「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吧!」
在這背景之下,就能理解為何會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這個兒子並不是放著剛過世的父親不管,急著想跟耶穌說話,而是因為作為孝子的文化傳統,他會有一整年的時間不能出城,直到他為父親舉行了撿骨禮。
但是耶穌回答什麼?耶穌說:
「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路加福音9:60)
當我們環境的文化與服事神衝突時,到底該怎麼辦?其實耶穌已經給了我們一個頗為挑戰的答案,就是抓緊機會的風,勇敢的回應神。
哪裡可以看到納骨箱?
除了在以色列博物館內,在免費參觀的耶路撒冷橄欖山的主泣教堂,入口右手處那邊其實就有一堆放著的納骨箱喲!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