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感覺上是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國家(因為梁靜茹和孫燕姿在我小時候很紅嘛)! 沒想到,長大了才發現,原來猶太人也曾經短暫的住在檳城和馬六甲!為什麼猶太人會從聖地大老遠跑到「我們」的觀光聖地呢?若你有興趣,可以下次來檳城時,來看看猶太人流亡歷史中的其中一站。
要從哪裡開始說起猶太人的故事呢….? 從大衛嗎?從西底家好了,南國猶大亡國了,聖殿被毀,然後百姓被擄到巴比倫… 這些從猶大省或猶大山地被抓來的人(Judeanites),被稱為「猶太人」(Jews)。滿了七十年後,古列王准許所羅巴伯帶第一批人回去建殿,但大部分猶太人留在巴比倫(現今伊拉克)和後來興起的波斯(現今的伊朗),因此從西元前586年到以色列建國前,主要居住在巴格達的伊拉克猶太人,就成了一個新的族群,被稱為巴格達猶太人(Baghdadi Jews)。
約在1830年,巴格達猶太人為了貿易機會,來到馬來半島的檳城(Penang)。
檳城的猶太人口始終沒有太多,在1899年到達巔峰時期,有172人。
以前猶太人大多住在兩條街上,一條叫做Jalan Nagore,在Jalan Nagore No.28曾經有間建於1929年的猶太會堂。當時猶太社群有Cantor、有妥拉卷、也有準備kosher肉的屠夫。

1963年,英屬的馬來西亞獨立,檳城只剩20個猶太家庭。大部分的猶太人因為沒有適合的工作或結婚對象,於是前往新加坡、澳洲、以色列和美國。1969年,只剩下3個猶太家庭。到了1970-1980年代,又因為當地的反猶情緒,更不適合猶太人居住。1976年,Jalan Nagore上的猶太會堂達不到minyan(十人的要求)於是關閉了,它現在是一間Cafe。


另一條街叫做猶太人街 (Jalan Yahudi),但大約在1986年,猶太人街被改成馬來西亞作家Zainal Abidin (1895-1973)的名字–Jalan Zainal Abidin。

南亞唯一的猶太墓園就在這裡…. 從1835年到2011年,安葬了107個猶太人。

檳城最後一個猶太人就是安葬於此,檳城東方大酒店的總經理 David Mordechai,逝世於2011年,享年90歲。(東方大酒店E&O Hotel的創辦者是亞美尼亞酒店大亨Sarkies兄弟蓋的)


這個墓園建於1805年,捐贈者應該是一個叫做Shosha Levi的英國猶太人,她的墓也是整個墓園中最古老的,安葬於1835年。

1895年,據Ezekiel Aaron Menasseh自己的說法,他是第一個有在持守猶太信仰的檳城猶太人。

參與二戰的猶太人,因為流人血的關係,被分在另外一區,沒有跟主要的墓碑們在一起。(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有這種傳統)
另外還有亞倫家族才會有的Cohen祭司手勢(是不是很像星艦迷航瓦肯舉手禮?有關聯喲!)。
檳城猶太墓園密集的排列,整個墓園確只用了不到1/3,可以看出當時流亡中的猶太人,真的認為這裡會是個家。只不過在1941年二戰前夕,日本人的攻擊已經迫在眉睫,很多猶太人透過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es)逃往澳洲。
但也有留下來的猶太人,日本人怕他們是間諜,所以要求猶太人必須要穿戴紅白條的標誌,並且不能靠近海岸線。
這個墓園是由看起來有點威嚴但日子過的絕對不富裕的印度教徒管理,平常的門是鎖的,主要就是怕有人進來破壞,但是遊客要參觀是可以的,並沒有收門票,但鼓勵捐款。據網路文章說,從檳城移民到澳洲的猶太人Abraham Jacobs每個月會寄150馬幣給檳城遺產基金會(Penang Heritage Trust),然後再轉交給管理員。

如果沒有管理員在這裡….. 不知道墓還會不會在,因為地皮很珍貴啊!至於為什麼會由印度教徒做這份工作?據說這是以前還有會堂時,猶太人找現在管理員的祖父做這個工作,於是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這就是猶太人在檳城短暫的歷史,有機會的話可以來看看!
參考資料:
https://discoversociety.org/2014/08/05/nightfall-over-jalan-yahudi-penang/
https://www.academia.edu/32232954/The_Forgotten_Jewish_community_in_Penang_Jews_of_British_Malaya
https://www.penangjewishcemetery.com
https://www.cjnews.com/culture/travel/visiting-the-jewish-cemetery-in-penang
http://www.nas.gov.sg/archivesonline/photographs/record-details/b6e0c25a-1162-11e3-83d5-0050568939a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