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總能看見神情專注的猶太人念著「稱頌詞」(Bracha),通常是這樣開始的….
「世界的君王,我們的神,祢是配得稱頌的….」(Baruch ata eloheinu melech ha’olam ….)
「稱頌詞」(Bracha) ברכה
稱頌(Bracha),帶著祝福、讚美和感謝的意思。
在美麗的安息日,猶太人在吃餅和喝酒前會詠誦著固定的「稱頌詞」(Bracha),聖經也記錄著,耶穌拿起餅或杯來祝謝。
拿起餅的固定稱頌詞為:「世界的君王,我們的神,祢是配得稱頌的… 讓地土裡長出餅來。」(Baruch atah Adonai, Eloheinu melech haolam, hamotzi lechem min ha-aretz.)
拿起杯的固定稱頌詞為:「世界的君王,我們的神,祢是配得稱頌的… 讓葡萄有果實。」(Baruch atah Adonai, Eloheinu melech haolam, borei p’ri hagafen)
稱頌詞的古老傳統,在猶太人平時日常生活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包含為符合宗教上潔淨的洗手、綁上護經匣前、吃飯前都會有相對的稱頌詞。不只是飯前的祝謝,更重要的是吃飽了也要再做飯後禱告,因為:
你吃得飽足,就要「稱頌」耶和華─你的神,因他將那美地賜給你了。(申命記 8:10)
「神的名是配得稱頌的」Baruch Hashem
猶太人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神的名是配得稱頌的 」(Baruch HaShem),使用情境類似為「感謝神」,是個非常實用的句子。
但猶太人並不只是在得到神的賞賜時才讚美神,當他們喪失了親愛的人,在葬禮上說的是:「那真理的審判者是應該稱頌的!」(Baruch Dayan ha’Emet)
為什麼要在痛苦時還要提到神?甚至還要稱頌神?這是個很美的選擇,在人最脆弱時,選擇尊榮神的名,相信祂掌權且是那位審判者,賞賜與收取都在於祂,即便我們不懂,但可以緊緊抓住神的美善,再次將主權交還給創造主。順境或逆境,總要訓練自己的心要時常認定神。千萬個理由要稱頌神,不是為了我們眼所能見的,僅是因為神的名「是配得稱頌的」。
願罪人從世上消滅!願惡人歸於無有!我的心哪,要「稱頌」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篇 104:35)
「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Baruch haba b’shem adonai
但似乎生命真正的難題,並不是苦難本身,而是面對不合理,顛覆著對神過去的認識,挑戰著神是否真是所有福份的源頭。這個情況,曾發生在好不容易等到應許之子的亞伯拉罕身上,明明神應許萬國要因他得福,卻要獻上他獨生的愛子。
亞伯拉罕曾經用人的角度來成全神的計劃,但埃及人夏甲所生的以實瑪利並非應許之子。在神預定的時間,如神所應許的,無法生育的妻子生出了以撒。亞伯拉罕經歷到那使無變為有的神,因此當他再度面對相同的試驗時,信心轉化成拿刀下手行動的依據不是自己的邏輯,而是順服神的計劃。
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3:16-18)
從揀選亞伯拉罕開始,以撒、雅各、猶大、大衛… 與眾多角色活出他們出生的命定,經過一點一滴的鋪陳和醞釀,直到神的時候到了,那位後裔來到了世上….. 但他沒有符合眾人的期待,耶穌竟然看似軟弱的被釘在十字架上。對猶太人這很不合理,所等候的彌賽亞,不該做王嗎?他們盼望的拯救者,不該直接帶下平安嗎?他們當時拒絕了神的受膏者。因此耶穌說:
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23:39)
稱頌或祝福字根的意思是在人面前謙卑的「跪伏」,使對方在靈性上或是物質面「變得富足」。
神按照祂形象和樣式造了人,為了能與我們同在,作我們的神,祂反倒虛己,娶了奴僕的樣式,使我們能承受永生。最配得我們一輩子驚嘆和讚美不停的,就是以馬內利。人生中最大的祝福和恩典,就是神的愛子,那位祝福的源頭,竟然親自成了我們拯救:「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是彌賽亞耶穌再來的關鍵,當猶太人如此稱頌和仰望自己所扎的時,萬民得贖的日子就要來到。
在神環環相扣的計畫裡,都有量給我們的角色,願我們能超越人的價值與邏輯,更多揣摩和體會神所賜的福,帶著更多熱忱參與在神的藍圖中,因為「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 2:9)
Leave a Reply